在過去的幾年里,我國光伏產業得到迅速發展,但是仍然沒有改變“兩頭在外”的畸形產業結構。5月17日,美國*認定中國制造太陽能產品在美銷售過程中存在傾銷,并作出將征收31.14%至249.96%不等的臨時反傾銷稅初裁。美國針對我國光伏產業的“雙反”讓國內光伏企業很受傷。
“兩頭在外”是我國光伏產業的現狀,作為“國外打工者”的角色,嚴重依賴國外市場的我國光伏產業只能看別人的臉色,處處受制于人,難保企業盈利。對此,山東禹城漢能光伏有限公司總黃松春認為,光伏產業要想打破發展怪圈,必須走自主創新的道路,突破核心技術,培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立足于擴大國內市場需求,不能再依靠原來的技術和市場“兩頭在外”的發展模式。業內專家紛紛提出了破解“兩頭在外”危機的出路,認為應提高光伏企業的創新能力,積極培育市場,實現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
“雙反”致我國光伏產業很受傷
5月17日,美國*初裁決定對我國光伏產品征收31.14%至249.96%的反傾銷稅率。這是中國清潔能源產品在國外遭受的*起貿易救濟調查。美國*的初裁結果甫一出爐,就引起國內光伏行業的強烈關注。
當前,我國光伏企業并不太樂觀,受經濟低迷的沖擊,受歐盟市場減少對光伏的補貼和美國“雙反”的影響,賽維LDK等一些企業開始采用裁員手段,以管控經營成本。據調查顯示,我國半數以上的中小電池組件企業已經停產,30%大幅減產,10%-20%小副減產或努力維持,并已開始不同程度裁員。
晶澳太陽能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陳德胤表示,如果美方實施“雙反”,預計我國企業對美出口將增加36%左右的成本,基本不再有價格優勢。
2011年之前,光伏產業在美國還不那么惹人注目,雖然有政府補貼,但是相比曾經慷慨的歐洲政府,美國業界還抱怨補貼不夠多。
隨著光伏電池組件價格大幅跳水,美國光伏發電的成本迅速下降,市場安裝量大幅攀升。與快速縮水的歐洲市場不同,2011年美國光伏發電達到2000兆瓦。美國市場的迅速啟動成為我國光伏企業的機會,大部分新增的多晶硅電池組件產品從我國進口。
廉價的中國產品對美國光伏市場的成長起到了關鍵推動作用,也為惹上“雙反”訴訟埋下了隱患。
國內光伏之一晶科能源表示:“美國光伏市場占市場的10%,同樣占到晶科銷售額的10%,而未來的歐洲市場能夠維持現在水平就已經非常樂觀,美國、中國、印度、日本與南美洲新興市場將是未來德國、意大利市場規模下降之后光伏企業的重要生存空間。所以美國的光伏市場雖然不大,但也重要,美國‘雙反’調查關上貿易之門,對中國光伏企業是直接的打擊。”
事實上,2011年年報和發布的今年一季報也顯示,大量上市的國內光伏企業出現了巨額虧損。
據美方統計,2011年我國涉案產品對美出口金額約為31億美元,此次關稅決定將影響到59家我國太陽能公司。
據媒體報道,我國光伏組件約占有美國市場的43%。在份額中,美國市場約占據中國組件出口份額的10%。為此,有業內人士表示,的結果是中美雙方進一步協商解決,同時企業要積極應訴。否則,反制一開始就是貿易戰,將很大程度破壞中美雙方利益。中美之間的這場光伏糾紛源自于去年10月,美國SolarWorld等7家光伏企業向美政府申請,要求美國*向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電池板征收超過*的關稅。
“兩頭在外”的光伏產業
我國太陽能光伏產業zui大的特點是“兩頭在外”。我國光伏產業排前五名企業的產品幾乎90%以上都是用于出口,而上游的硅料和硅錠生產也在很長的時間內依靠國外的技術。因此,在歐債危機和美國經濟不景氣、紛紛加大貿易壁壘的背景下,對外依存度達90%以上的我國光伏企業不得不面對量價齊跌的局面。
這一局面直接導致我國光伏企業從2010年下半年開始出現產能過剩、庫存高企的嚴峻形勢。2011年,國內光伏產能同比增加一倍,但是實際需求僅僅增加25%。也就是說,光伏組件需求的增長遠遠趕不上產能的增長。經過大半年時間,目前光伏行業的產能過剩和高庫存問題依然存在。“今年受產品積壓影響,光伏組件產能增速有所放緩,但是需求下跌更加嚴重。光伏企業仍承受高庫存的壓力。”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研究員沈宏文表示。同時,價格下跌也令企業苦不堪言。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光伏產業研究所副所長王世江此前就曾分析稱,我國主要光伏企業的生產成本很接近,在大打價格戰的情況下,很有可能出現過度競爭的局面。“‘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結果將是行業集體虧損。”然而,在目前形勢下,光伏企業要改變現狀,恐怕還要經過一番努力和掙扎。
對于如何破解高庫存難題,沈宏文表示,質量的“質”是放在“量”前面的。這就提醒企業應當將產品質量置于*,而國內大多數光伏企業恰恰相反,片面追求擴張產能,卻忽視了光伏組件的質量和技術。“目前國內光伏組件產能過剩是事實,但是過剩的絕大多數是低端產品,產品不但不存在這一問題,甚至需要從國外進口。因此,要改變國內光伏企業產能過剩的現狀,必須要求光伏企業轉變發展思路,致力于提高產品質量和技術研發。”他說。
如果光伏產業的市場始終在外,產業發展勢必受制于人。作為光伏工業大省,江蘇的“光伏應用”也應走在*列--在江蘇省*對全省光伏產業進行調研時,多家光伏企業負責人發出這樣的呼吁。“兩頭在外”的格局也導致我國光伏產業鏈失去“定價權”,加上數百家光伏企業,在市場“堆擠”,行業的生存境遇可想而知。
兩頭在外”難保企業盈利
當前,我國光伏產業“兩頭在外”的格局依舊未能有所改變。從近90%對外依存度戒不掉,到過于依賴消費市場出口,這樣的“魔咒”始終籠罩著仍未能打破,并不得不面對量價齊跌的局面。
根據2012年4月19日浙江福斯特光伏發布的招股說明書,該公司對于特定原材料供應商高度依賴,向EVA樹脂的前五大供應商的采購金額占總采購額的比例分別高達82.10%、80.65%和73.74%,采購價步步高企。
另如主營太陽能電池片等產品的公元太陽能IPO去年11月28日上會被否,正是因為發審委認為,公元太陽能產品主要出口國補貼成下降趨勢,加之歐洲債務危機的影響,對公司的持續盈利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根據*反饋文件,公司2008年至2010年及2011年1月至6月外銷收入占主營收入的比例分別為92.22%、99.11%、99.37%和99.53%,其中出口歐盟國家銷售額占比分別為78.1%、83.92%、75.94%和74.85%。
而境外消費環境的惡化使得國內光伏企業的盈利能力出現較大的風險也是IPO難通過的主因。
2011年的歐債危機更是沉重地打擊了占我國光伏產品出口80%的歐洲市場,尤其是在我國光伏產品占其總裝機容量70%-80%的德國。5月17日,美國*繼3月19日做出對我光伏產業的“反補貼”初裁后,又做出“反傾銷”初審裁決,對應訴的中國企業裁定31.14%-31.22%的傾銷稅率,未應訴的企業裁定249.46%的傾銷稅率。
由此可見,對外依存度過高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光伏產業的不景氣。企業由此發生的資金周轉難題自然急于尋求資本市場的援助。而擔心光伏企業或成為房企第二,上市融資遭到監管層的“特別對待”也就在情理之中。
“兩頭在外”受制于人
“嚴重依賴國外市場的中國光伏產業只能看別人的臉色。”一位長期觀察光伏產業的專家表示,國內光伏產業嚴重依賴國外市場,而且是“兩頭在外”,一頭是產業鏈上游的硅料和設備依賴進口,另一頭就是產業鏈下游的光伏產品應用幾乎全部用于出口。
今年以來,受歐債危機影響,歐洲各國紛紛削減光伏補貼,原本占據世界光伏裝機70%以上、占中國光伏電池出口80%的歐洲市場需求大幅下降。外部市場供求關系的急劇變化,造成了如今世界光伏市場整個產業鏈產品價格慘烈暴跌。
歐洲市場疲軟,雪上加霜的是:美國這一光伏新興市場,也有可能變為泡影。2011年10月19日,美國7家太陽能制造企業共同發起一項針對中國公司的聯邦貿易訴訟,指責中國太陽能企業在美國及市場上“傾銷”太陽能產品,并要求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太陽能產品征收反傾銷和反補貼關稅。11月8日,美國*正式對中國輸美太陽能電池(板)發起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這是美方針對中國清潔能源產品發起“雙反”調查。
另一方面,國內企業“一窩蜂”式地盲目涌入光伏產業,導致產能過剩,價格戰使利潤空間壓縮。從2000年可以說是我國的“光伏元年”,到2010年,我國已經是連續4年從產能到出口量位居世界*,形成了多家*的光伏產品生產企業。目前,我國的光伏產品生產企業已在400家以上,其產能在2009年就已供大于求。寧波的光伏企業近年來也發展迅速,涌現了寧波日地太陽能、寧波啟鑫、東方日升、杉杉尤利卡和百事德等光伏企業。
專家認為,一旦終裁成立,必然對相應的配套企業造成不小影響,舉步維艱,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的我國光伏產業發展也將更為困難重重。
對“雙反”調查負面影響更為焦急的是我國光伏企業的“打工者”角色。
有人說,中國光伏組件出貨量占據了半壁江山,品牌也是不同凡響(占*名的大半數),技術上也過得去,怎么還這么難呢?
目前,我國光伏產量已居世界*,國內市場只消化10%,而國內生產的光伏產品中90%要依靠國外市場。中國光伏產業鏈上的多數企業大多數是在為國外企業“打工”,特別是“兩頭在外”的多晶硅產業,一旦國外光伏行業的相關政策和發展狀態稍微“風吹草動”,國內企業馬上陷入困局而難以自拔。
“雙反案”凸顯“兩頭在外”的危機
2011年下半年以來,由于太陽能電池產能的爆發式增長,光伏產品價格大跌,導致我國絕大部分企業虧損,部分企業停產甚至破產。據國家*產業司披露,“目前我國80%的多晶硅企業已停產”。
光伏產業作為朝陽產業,未來市場將會呈現指數增長。但短期內,產業仍將承受較大的供需壓力。據賽迪智庫統計,僅當前我國的產能已可滿足未來2-3年光伏市場需求,光伏市場的增長速度遠不能跟上產能擴張的步伐。
但是,即使如此,在“十二五”期間,全國幾乎每個省市都有光伏產業發展規劃,有20多個地區規劃建設光伏千億產業園,一些大型企業也欲乘產業低谷期大舉進軍光伏領域。
“我們不認為對光伏產業的投資本身能起到什么作用,這個產業整個就是惡形惡狀,是之前投資流動性過大,資金過度充裕,帶來的投資沖動。”正略鈞策合伙人、低碳研究院副院長梁瑞芳說,“zui大的挽救就是加強行業的市場化,不要只關注那點政策。現在做過多的政策,只會授人口實。”
梁瑞芳說,中國的光伏企業大多集中在與晶硅技術相關的生產制造環節,業務重心偏光伏產業鏈的中游,即由硅錠、硅片、光伏電池到光伏組件的生產環節。“中國處在zui容易被阻擊的環節,聚集了四成至六成的產能,九成多的市場都在外面。”
我國光伏產業過度依賴海外市場的結果是,利潤不斷被攤薄,也極易招致所在國的貿易保護。“一旦國外市場出現風吹草動,國內晶硅制造業就會出現大量產品積壓、資金鏈斷裂,不利于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有專家提出,應該清醒的看到當下的光伏市場并不是真正的市場經濟商業化模式,而是一個“畸形”的沒有規律性的過渡市場期。而“雙反”一針見血的,刺痛了我們的先天不足之處,那就是核心技術的極度匱乏。
相關檢測設備:高強螺栓檢測儀/平板導熱儀/水紫外輻照試驗箱/建筑維護結構檢測儀/門窗三性檢測設備/平板導熱儀/建筑維護結構檢測儀/密封膠相容性試驗箱
:
: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