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CBD高度超過500米的“中國尊”,集再生能源、能幕墻、節能低碳、能源回收、低碳能源中心等于一體,將成為環保的超高層建筑之一
綠地集團致力于打造綠色產業化*項目,要求80%的項目達到綠色標準或國家65%節能標準,并在業內提出由綠色建筑開發向低碳社區開發轉變,重點打造綠色產業化技術示范項目。
截至目前,綠地集團共有65個項目合計1127.6萬平方米按照綠色低碳戰略實施,大量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設備、新材料”產業化技術。
在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各國實現可持續發展和邁向生態文明共識的情況下,房地產業既具有非常高的節能減排潛力,又關乎整個中國綠色低碳經濟建設的大局。
今年1月15日,國家*、*聯合出臺了《綠色建筑行動方案》,該方案指出,“十二五”期間,我國計劃完成新建綠色建筑10億平方米;到2015年末,20%的城鎮新建建筑要達到綠色建筑標準要求。
我國在2006年就發布了《綠色建筑評價標準》,綠色建筑是指在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內,zui大限度地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的使用空間。其中,一綠色建筑有望成為部分地區的強制標準,而三綠色建筑則是目前的zui高標準。
在房地產行業中,已經有一大批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積極投入到大力發展綠色建筑的行列中來,萬科、遠洋、招商、中信、綠地等行業企業更已經提出了自己的綠色建筑發展目標、建設了一大批具有示范效應的綠色建筑,并在一些綠色建筑技術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如綠地集團設立了綠地建筑研究院,去年與中國建筑設計院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并將與國內外多家機構聯合成立“綠色建筑及產業化研發中心”,探索新型的“產、學、研”協調發展模式。
與此同時,廣義上的綠色概念不僅包括技術創新、節能減排,還對企業的社會責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萬科在采購地板時承諾:不采購來自高保護價值森林的木材;不采購《瀕危野生動植物貿易公約》所列樹種;不采購采伐自正在轉化為耕地等其他用途的森林等。
綠色建筑契合了一種無法回避的時代發展潮流。在倡導可持續發展的今天,綠色地產和綠色建筑的啟迪意義,更在于宣告一種新型的地產思維與一種長期可持續的建筑哲學的誕生。 本報記者 胡喆
萬科集團 推進綠色住宅工業化
作為國內地產行業的,萬科在綠色建筑方面也是行業的*。2012年全國三綠色建筑總面積為277萬平方米,其中由萬科開發的就達到了122萬平方米,占全國的44%。
萬科的綠色建筑的主要途徑之一是住宅工業化,即建筑標準化、施工裝配化,裝修一體化。自2007年萬科交付工業化建造的住宅產品以來,至2012年已累計交付工業化建造的住宅產品701萬平方米,累計減少能耗30844000千克標準煤,實現二氧化碳減排約76899700千克。
住宅工業化的另一重要環節就是提供裝修房,從而減少二次施工帶來的巨大浪費。自2007年萬科啟動裝修房交付以來,累計提供裝修房住宅約18.03萬套,實現垃圾減排約36.06萬噸。到2012年,萬科成為*個已裝修房年交付量超過10萬套的房地產企業。
中信地產 建北京zui高低碳建筑
中信地產啟動的“低碳商務區示范項目——中國尊”,以高度超過500米而將成為北京*高樓,與周邊現有的央視大樓、國貿三期以及銀泰中心共同塑造北京CBD的新形象。
“中國尊”本著“綠色、低碳、節能”的宗旨,以綠色理念和高質量的建筑標準,旨在成為環保的超高層建筑之一,其整棟建筑設計都以可持續發展的理念貫穿始終。“中國尊”將集再生能源、能幕墻、節能低碳、能源回收以及低碳能源中心等于一體,大量采用的先進的環保節能技術包括:在建筑的屋頂設置雨水收集系統,以循環使用于植物澆灌及沖廁;采用低能耗高透光幕墻,與日照傳感器的照明系統相結合,盡量減少人工照明的能耗;屋頂設置風力發電裝置等。
金融街控股 商務地產綠色先鋒
作為國內商務地產的先導者,金融街集團早在2008年就將打造綠色建筑制定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綠色、節能”已經成為金融街集團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在金融街打造綠色建筑的過程中,一直注重綠色建筑技術與項目實際相結合的策略。如其E10項目,東側和南側都緊靠北京159中學的教學樓和操場,為了減少對學校的噪音干擾,開發商優化了對停車場出入口的設計;同時采用綠化樹木的遮蔽,屏蔽了學校操場對建筑物的噪音干擾;為了減少建筑物外立面對學校教學樓的光污染,對外墻和內部照明也都進行了優化設計。這一切為都為E10項目zui終獲得LEED金級認證奠定了基礎。
招商地產 構建起綠色品牌體系
近年來,招商地產從單體建筑的綠色技術應用走向到社會綜合體的綠色技術體系構建,從日常的員工綠色行為到社區發起業主綠色公約,構建起完善的綠色品牌體系。
公園1872是招商地產在北京打造的一個綠色地產的典型樓盤,項目緊鄰紅領巾公園,周邊是20萬平方米的湖面,萬余株樹木和宿根花卉簇擁,綠化覆蓋率高達57%。項目內建有2.6萬平方米*園林。
在技術運用上,項目利用地源熱泵系統提取地下淺層低值熱源,為近一萬平方米的附屬公共建筑提供了冬季采暖和夏季空調制冷需求,并為一個室內標準恒溫游泳池提供水體加熱和保溫,*一項每年就可以減少耗電720萬千瓦時,減少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近4000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