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建筑走進校園,將有章可循
點擊次數:1858 更新時間:2013-04-25
沒有開燈,但光線無處不在;不開空調,溫度也舒爽宜人——在中南大學,綠色低碳的建筑設計理念,為校園營造出一個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生態環境。
近幾年,綠色低碳正成為建筑界的主流趨勢。而綠色建筑zui大的特點就是節約資源、環保,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和的使用空間。校園是社會能耗大戶,也是節能減排的巨大潛力場所和示范基地,綠色建筑在校園中的建設勢在必行。
“綠色”元素融入校園
2013年1月,*以“1號文”的方式轉發了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制定的《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綠色建筑行動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
而在我國許多的大學校園中,綠色可持續的概念也被融入到建筑設計當中。
如在山東建筑大學,教學樓里人來燈亮、人走燈滅。智能照明控制系統已經覆蓋了該校的圖書館和主要教學樓。學校160個教室的7000多根熒光燈管,從過去每月耗電量約為12萬千瓦時下降到3.4萬千瓦時,每月節省電費高達5.3萬元。
而另一所具有深厚文化積淀的大學——北京大學,作為*的文物保護單位,更是將綠色建筑的概念落實到校園的各個角落。
早在2009年,北京大學就啟動了可持續綠色校園建設行動。綠色校園主要分為硬件建設和軟件配套兩個方面,包括通過各種手段減少資源能源的消耗;調整能源結構,提高清潔能源的比重;保護校園生態平衡和生物多樣性;垃圾分類回收;環保教育及宣傳等。
未來將有章可循
由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綠色校園學組會、同濟大學、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上海分院等單位共同編制完成的《綠色校園評價標準》(下稱《標準》)已通過中國綠色建筑與節能專業委員會的審查,并已上報待批。
據介紹,《標準》是借鑒美國LEEDforSchool、英國BREEAMEducation2008、澳大利亞GreenStarEducation、德國DGNB專項的學校版本標準、日本CASBEE等主要綠色建筑評價體系,在國內外廣泛收集了近300個小學、中學、大學*綠色校園實踐案例,并充分結合我國的國情編制而成。《標準》還針對學校整體建筑、環境進行了條文設置,增加了因不同地域、不同經濟條件采用的生態技術措施的評價條文。
其中,綠色校園評價標準指標體系由節地與可持續發展的場地、節能與能源利用、節水與水資源利用、節材與材料資源利用、室內環境與污染物控制、運行管理、教育推廣七類指標組成。吳志強表示,《標準》還將學校建筑的評價分為設計和運行兩個階段,設計階段在施工圖完成后評價,運行階段的評價在運行一年并達到設計規模后進行。